下面这封信,是上世纪50年代初端午节的前一天,徐悲鸿附带着拜节的礼品差人送给齐白石的。在今天读来,它依旧散发着缕缕的粽香与情思。
释文:白石先生: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
落款是“廖静文、徐悲鸿,五月初四”。
落款是“廖静文、徐悲鸿,五月初四”。徐悲鸿将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除去对太太的一份尊敬之外又流露出与白石先生的一层亲近。
信中内容写得很清楚明了,因第二天要过节了,送上一条鱼和一包粽子给老先生拜节,表示一份心意。而这“鲥鱼”却不一般,不要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时倍显珍贵,就是今天在北京吃到,也算是难得了。这鲥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鲜异常,故与河豚、刀鱼并称“长江三鲜”。鲥鱼属于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每年初夏由海入江,产卵后降河入海。其他时候则不出现,因此得名“鲥鱼”。而且因其鳞片含优质脂肪和胶质蛋白,营养丰富,做法也就更不一般了。正如悲鸿先生所叮嘱“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不仅送来美味,还考虑到如何烹饪,徐先生可算周到之至。
徐悲鸿,草书题罗锦堂中国散曲史,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