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大唐迴元观钟楼铭》 124×60cm 西安市和平门外出土
《大唐迴元观钟楼铭》,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石横置,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题为“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并序”,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铭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唐开成元年(836)4月20日立,由当时名工邵建和镌刻,刀口清晰,颇近真迹。与碑相距不远,伴出了一截残断的无字棱形经幢,以及直径一米的八角形经幢顶盖,从雕刻风格看,应属唐代遗物。由于长期埋藏地下,碑面和十余字因擦磨或捶击受损外,其余字划基本完整,文可通读。碑文前半部分记叙了唐代迴元观的历史沿革,其中提到迴元观旧址原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以及“安史之乱”历史事件。碑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唐文宗给迴元观赏赐铜钟的经过,并赞扬钟声的美妙“闻其声者,寢时兴,行斯归。贪淫由是衰息,昏醉以之醒悟。虽三涂六趣之中,亦当汤火沦寒,拲梏解脱。”
根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唐长安城遗址所获资料,碑的出土地点应是长安城东市的位置,而史载迴元观所在的亲仁坊,应在距此约一公里以外的西南方。从同时出土的物品看,石碑是为道观所立,而经幢却是佛寺物品。据《两京城坊考》记载,在唐大历六年(771)曾在这里修建僧房佛舍,可知此亦为资圣寺遗址。至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使原在迴元观的石碑,搬到了东市的资圣寺,则是一个难解之谜。
《迴元观钟楼铭》碑是柳公权58岁时所书,也是现存柳碑中最完整的。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未见于历代金石著录。此碑在泯灭千年之后重见天日,堪称一大幸事。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释文附后,高清大图请翻页
释文:《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上柱国彭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令狐楚撰
翰林学士兼侍书朝议大夫行尚书兵部郎中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
《礼》之《乐记》云: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言号令之发,充满其气也。春秋之义,有钟鼓曰伐,言声其罪以责之也。而道人桑门师,亦谓为信鼓,盖以其警斋戒勤惰之心,时朝礼早暮之节。故虽幽岩绝壑,精庐静室,随其愿力,靡不施设。
京师万年县所置回元观者,按乎其地在亲仁里之巽维。考乎其时,当在至德元年之正月。前此天宝初玄宗皇帝创开甲第,宠锡燕戎。无何,贪狼睢盱,豮豕唐突,亦既枭戮,将为污潴。肃宗皇帝若曰:其人是恶,其地何罪。改作洞宫,谥曰回元,乃范真容,以据正殿,即太一天尊之座,其分身欤。
贞元十九年,规为名园,用植珍木,敕以像设迁于肃明(观名)。辇舆既陈,絙绋将引,连牛胸喘而不动,群夫股栗以相视。俄而或紫或黑,非烟非云,蓬勃牎牖之间,絪缊阶砌之上。主者惶恐,即以状闻。德宗皇帝骇之,遽诏如旧。而廊庑未立,鼓钟未鸣,入者不得其门,游者不知其方。
大和初,今上以慈修身,以俭莅物,永惟圣祖玄元清静之教,吾当率天下以行之。由是道门威仪麟德殿讲论大德赐紫却玄表冲用希声,为玄门领袖,抗疏上论,请加崇饰。其明日,内锡铜钟一口,不侈不捹,有铣有于,而带篆之间,元无款识。今之人其罔闻;后之人其罔知。四年夏,有诏女道士侯琼珎等同于大明宫之玉晨观设坛进箓,遂以镇信金帛刀镜之直,并诏中朝大僚、外舍信士之所施舍,合七十万,于大殿之前少东创建层楼。栾栌既构,簨簴既设,合大力者扛而登于悬间。鲸鱼一发,坑谷皆满。初拗然而怒,徐寥然而清。沉伏既扬,散越皆黜。终峰嶪以振动,观台廓而开爽。闻其声者,寝斯兴,行斯归;贪淫由是衰息,昏醉以之醒寤。虽三涂六趣之中,亦当汤火沧寒,拲梏解脱。钟之功德,可思量乎。
余于威仪有重世之旧,闻其所立,悦而铭之。其词曰:
钟凭楼以发声,楼托钟以垂名。钟乎楼乎,相须乃成。盘龙在旋,蹲熊在衡。百千斯年,吾知其不铄而不倾。
观主太清宫供奉赵冬阳;上座韩谅;监斋任太和;前上座王辩超;大德郭嘉真;道士田令真;直岁田令德。
开成元年四月廿日立。邵建和刻。
【资料来源】《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并序》(三秦出版社)
大唐迴元观钟楼铭,柳公权,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