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法词典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王宠《致尊师书札》页 纸本 行草书 22.7×12.2 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残岁日望归舟,不知已还宅矣。丹阳风雪,想无妨动定,新春当益佳耳。承惠墨,多荷。《四六表类》因陈永夫借去,适未上城,当取来再奉也。闻元夕后复欲往都下,应得侍教,不多述。 门生王守王宠顿首拜尊师先生讲下。

钤“韡韡斋”朱文方印, “云谷”朱白文方印, “曾藏丁辅之处”朱文长方印。 (何晓英)

资料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翰墨清芬》(浙江古籍出版社)

附录:王宠行书书札(来源:中国书画报 )

明朝的文徵明因为长寿与德高艺博,主持吴门书画及文坛长达30余年,再加上他晚年在故乡苏州设帐授徒,追随者众多,因此吴门书派如日中天时,其阵营实际已由文氏师生构成。而在这些继起的新一代吴门书家中,王宠是有着突出成就的一位。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号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深得黄公望、倪瓒墨外之趣;工篆刻,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大家”。

王宠于青年时代即结识了比自己年长25岁的文徵明,两人情在师友间。此外,他与祝允明等吴门前辈亦有过从,以诗歌唱酬和书艺切磋累积了丰厚的艺术素养。虽有朝夕问道的机会,但王宠在书学道路上却并不盲目跟从师长,而是舍近求远,上追晋唐古法,并于对古帖的敏悟中谋求贯通,显露出自我的个性追求。

与文徵明一样,王宠也是以小楷和行草书为世人所推重。他的小楷得力于钟繇、“二王”、智永以及初唐虞世南诸家,一反时风的纤秀小巧,在质朴、疏散的笔画结构中表现出静逸、幽深的意境;他的行草书,则以王献之为依归,并融合章草的结体和用笔,笔画短促含蓄,予人以清逸明快之感。

王世贞论王宠书:“正书始摹虞永兴、智永,行书法大令。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为时所趋,几夺京兆价。”在时风以巧取悦之际,王宠独“以拙取巧”,于恬静、疏拓中展现旷达淡泊的胸怀。正是这种鲜明的自我风格,使他与吴门前辈的书法面貌拉开了距离。他虽在不惑之年早逝,却与祝允明、文徵明相颉颃,被后世推为吴门一派最具成就的三大书家之一。

后人以“祝书奇崛,文书和雅,王书疏逸”的不同特点来概括吴门三家,而三人作品中所体现的秀逸冲和的艺术共性,又透露出这一时期文人书法家所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书卷气”的文人书法在明中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中也可体察到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心理已不似明初那样保守、内向与封闭。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王宠行书书札共两页,每页纵22.7厘米、横12.2厘米,上书:“残岁日望归舟,不知已还宅矣。丹阳风雪,想无妨动定,新春当益佳耳。承惠墨,多荷。《四六表类》因陈永夫借去,适未上城,当取来再奉也。闻元夕后复欲往都下,应得侍教,不多述。”款署“门生王守王宠顿首拜尊师先生讲下”,钤“韡韡斋”朱文印、“云谷”朱白文方印、“曾藏丁辅之处”朱文长方印。此作以韵写拙,拙中见雅,追求细腻精致、丰富多变的笔法,因而能流动畅达、格调高古。王宠的行书尽显晋人笔致,表现出一种秀姿挺立、自然流美的情趣。

,,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 赵孟頫_行书【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 | 书法名篇
  • 赵孟頫_行书【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 | 书法名篇 >> 赵孟頫_行书【望江南净土词十二首】 | 书法名篇...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 启功_行书【宝露春涵芝圃秀七言联】 | 书法名篇
  • 启功_行书【宝露春涵芝圃秀七言联】 | 书法名篇 >> 启功_行书【宝露春涵芝圃秀七言联】 | 书法名篇...

    王宠_行书【致尊师书札】 | 书法名篇
  • 雍正_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 书法名篇
  • 雍正_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 书法名篇 >> 雍正_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 书法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