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御制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是一本特殊材质的书籍,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御制考据文章,后题曹文埴书。文字刻于软玉片上并用泥金书写。此书大约制作于清乾隆时期,此书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chinois 12096),文件图片包含函套及书籍外貌。
清乾隆三十九年编纂《日下旧闻考》时,乾隆帝对程敏政《重建观音寺记》曾提出了质疑,并《御制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文》,载入《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五。
程敏政,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隶沈阳中屯卫籍,出生于河间。后居歙县篁墩(在今屯溪),故时人又称之为程篁墩。十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少者。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孝宗嗣位,擢少詹事,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出狱后,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书。
释文:
朱彝尊著《日下旧闻》,载玉河乡之观音寺所供奉观音大士像,谓自杭州天竺寺移来,而引程敏政记以实之。程敏政记称近得石刻于土中,谓金天会七年梁王统军至杭,谒上天竺,礼观音大士像及大藏经,异之,因徙而北,有比丘智完率其徒以从,斯寺之所由始也。考梁王卽乌珠。石刻于大定十七年。然《咸淳临安志》又谓僧道元逢金难时,秘大士于井,兵退知井所在,得像归之。《咸淳临安志》(注:卷八十)载:上天竺灵感观音寺,靖康初,属有金难,僧道元秘大士像于井,兵退,瓦砾中忽铿然有声,始知井所在,得像,归之院。是疑案也,不可以不辨。夫大士为佛妙观察智,竖三际,横十方,无时无处不在,不系乎像也。故佛云以色见声求皆属邪道。法身化身不可见,报身则可见。像者,报身之偶托者耳。既云偶托,则假中之真亦不可不求其非中之是。既求其非中之是,则吾以为仍在天竺者是,而玉河乡者非也。何也?天竺尝四至矣,大士相好,宛存于心,且命工肖斯像二而供奉之于御园之宝相寺及玉泉山之清凉禅窟。兹观程敏政之记,乃若实有其事,亦不无生疑。是则两处之记本出于僧人执像炫俗之见,而不明理好奇之文人遂亦耳食而恣影谈,即以彼时事迹论之。乌珠南下,欲得宋之土地耳,其次欲得其货财耳。且金与元不同,元固蒙古,信佛;金则不然,何必迁大士至北京乎?盖兵燹之余,寺或因乱致毁,僧或随而至北,在北者欲神其说,而剏寺在南者欲复其迹而耀人,以致两地各有一大士,而岂知大士无来无去,是一不可,何况云二哉!虽然,余兹笔之篇而订其讹者,得母仍执一二是非彼此之见,而违大士如如无我之本愿乎哉!
臣曹文埴敬书
铃印:臣、埴
御制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曹文埴,楷书